我的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电竞 网游 手游 军事 娱乐 明星 影视 体育 足球 篮球 网红 探索 科学 奇闻 专题

北方多地高温刷新纪录,为什么天气越来越热?

2019-05-24 17:44:52 国内 53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5月23日起,连续三天全国大部地区将会持续升温,北方多个地区更是突刷新了5月最热纪录以及最早高温纪录。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介绍,日照强、干暖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是这次华北、东北干热幕后的主要推手。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受大陆高压的影响,华北地区一带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再加上往往空气湿度小,加热速度快,所以易形成干热天气。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多地高温刷新纪录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22日,华北的高温就略有露头,京津冀地区“热”字当头。北京、天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气温达到35℃,局地37℃。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北京在21日下午就已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22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接近36℃。天津22日最高气温一度达到37℃,天津市气象台也于当天8时45分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在河北南部,邯郸22日的最高气温一度逼近38℃。河北省气象台于22日10时07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然而这一轮热浪并没有停歇,中央气象台5月22日18时发布了高温预报。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23至24日,华北中东部、黄淮大部、辽宁西部、云南中部等地将出现35~37℃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辽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达37~39℃,局地超过40℃。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这其中,24日,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高温天气持续。其中沈阳5月24日可能达到36℃,这一温度将打破当地5月最热纪录以及最早高温纪录。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北京则迎来高温“四连击”,从5月22日持续至25日,前期晴热,后期闷热,局地可达37℃以上。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相关阅读: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二氧化碳浓度创历史新高】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于5月13日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首度突破415ppm,重现300多万年前的历史最高纪录。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再一次为全人类敲响了警钟。研究人员称“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我们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带来哪些影响?】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1、天然的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能向地面辐射出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2、增强的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结果造成温室效应日益增强。据统计,工业化以前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278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而2012年是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393.1ppm,到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气中月均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400ppm。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3、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当今科学不可预测的全球性气候问题。国际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人类一直维持如今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如果全球气温上升4℃,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就会融化,海平面因此将上升,全世界40多个岛屿国家和界人口最集中的沿海大城市都将面临淹没的危险,全球数千万人的生活将会面临危机,甚至产生全球性的生态平衡紊乱,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SqU奇闻怪事_科学探索_新鲜事_台湾新闻_百战网_铠甲网

展开余下全文
(5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猜你喜欢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