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零点,视觉中国已正式恢复网站上线运营,向客户全面提供服务。5月12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公司网站恢复服务的公告,宣布 30 万元罚款已经全额缴纳,同时网站已经重新上线。
黑洞照片引出版权“暴利”
一个多月前,一张黑洞照片,让视觉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令人好奇,这家公司到底赚了多少钱?
根据其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的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增长10%;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增长16%。
从视觉中国的营业收入结构来看,图片版权是其绝对主力业务。数据显示,去年的版权使用费用(主要包括:视觉内容与服务、广告创意服务、数字娱乐和软件信息服务)收入为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70%。该业务的毛利率高达69%,堪称暴利。
这么高的毛利率是如何实现的呢?视觉中国的年报数据中显示,去年公司支付给图片作者的版权费达为2.5亿元,占图片版权收入7.8亿元的32%。这就意味着,一张图片的版权每卖出一块钱,视觉中国就能拿到0.68元,而作者只能拿到0.32元,相当于“七三开”。
而2018年又是视觉中国的生意最为爆发的一年,数据显示,去年公司直接签约客户数量超过14000家,同比增长90%;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授权的用户近33万,同比增长超500%。
如此高的客户和用户增长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有网友调侃“签约的客户大部分都是通过恐吓胁迫来的吗?”数据显示,2017年视觉中国打了2279场官司,2018年是1908场。这意味着,过去的两年里,视觉中国平均每天都要参加超过11场诉讼,且起诉胜率高达92%。
“版权霸主”将成为过去式?
在最新的声明中视觉中国明确了三个改进方面:
1.在内容审核方面,我司展开了对平台存量内容的审核,排查敏感有害信息,审查合格的内容正逐步分批在平台上提供。同时,加强审核人员配备和技术保障,完善编审制度,并与人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提升公司内容质量和合规服务的能力,建立起内容审核的长效机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在版权运营管理方面,完善优化了我司的《版权信息标注规范》,规范了平台内容权属分类和收费标注信息,化了版权声明、第三方权利提示和使用说明,使标注信息更加准确、简明易懂。
3.新增举报功能,方便客户对涉嫌“政治类”、“暴恐类”、“色情类”、“低俗类”、“侵权类”、“其他”等六大类有害内容进行举报。我司将及时处理相关举报。
其中就提到了版权与收费相关的改进,不过除此之外并没有更为详细的信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此次事件之后版权很难为视觉中国带来“暴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