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网站日前发布了截至3月扥全国31省份最低工资标准。目前上海依旧以248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居全国之首。此外今年以来,重庆、上海、陕西等地已经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人社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3月,31省份最低工资标准中,超过2000元的有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为全国最高。
实际上,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之所以到当前水平,也是经过了多次的调整。
资料显示,2008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仅为960元,此后分别上调为1120元、1280元、1450元、1620元、1820元、2020元、2190元、2300元、2420元,而自今年4月1日起,上海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480元。
北京和山东近年来也已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2120元/月;山东为1910元/月。但今年以来,北京、山东尚未出台调整方案,按照近年趋势,分析认为,这两地跟进调整概率较大。
此外,今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城市还有陕西、重庆等地。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据悉,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一般来讲,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于低收入劳动者群体来说是最受益的,最为直接受益的是工资水平刚好在最低标准线上的工作者。在标准线提高的日期,这些工作者就可以直接领到“上涨”后的工资。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一套严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标准过低,一些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果标准过高,会引发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增加,若造成企业亏损甚至关闭,最终吃亏的还是劳动者,所以只有适合当地的情况才是关键,才是可持续的。